实用的五年级过年作文锦集五篇

沪上十二少 2022-05-23 17:58:06 5

实用的五年级过年作文锦集五篇

  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吧,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,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。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过年作文5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实用的五年级过年作文锦集五篇

五年级过年作文 篇1

  过年啦!过年啦!我们期待的一天,终于到来了。

  除夕节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满了春联,年画,窗花,福字,这还只是除夕节中的其中一个习俗。除夕节我们还会进行踩岁活动,祭祖,一般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,然后我们可以用压岁钱买爆竹,燃爆竹,守岁等等一些习俗,让这个除夕节变得丰富多彩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在12点的时候,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屋前放一个烟花,目的是: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吃晚饭的时候还要到外婆家去吃团圆饭,晚上的时候,还要在自己的家里开着灯守岁,守完岁之后,奶奶会给我们每个人一百元钱。

  大年初一,在这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到亲戚家里去拜年,先是大姨奶奶家,然后又到了舅爷爷的家里,今天正好也是舅奶奶的生日我们刚好就在舅奶奶家里吃了午饭。我吃完饭后,我和弟弟妹妹还认识了一个小伙伴,他的名字张晨瑞。过了一会儿,他的妈妈带我们去了超市,买了我们爱玩的鞭炮,还买了我们爱吃的零食和我们爱喝的饮料。我们玩了一个又一个,玩的可过瘾啦!我们正玩得嗨的时候,爸爸突然打电话给我们,让我们赶快回来,我们就说玩完这一点点我们就回去。最后回去的时候我们还收到了一个大红包。

  到家了的时候,没过一会儿,他们就到我们家来拜年了,我们一起玩了捉迷藏这个游戏,我来找他们的时候,他们已经躲得不见人影了,最后我还是发现了他们,他们也看见了我,他们却还接着躲。结果,他们自己出来了,因为吃饭了。哈哈哈哈。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呀!

  过年的时候我们可真幸福啊!既然好吃的`又还有红包。

五年级过年作文 篇2

  一年又一年,时光老人又一次把新年带到了我们的面前.可是不知为什么?仿佛这空气中总是缺少了点什么!是儿时的期冀,年少时的向往?是那份追逐流年的激情,或者更是那样的一份在心中对于年的深切的渴望与焦灼的等待!

  小的时候,尤为期盼过年。总是很早就等啊!盼啊!盼着那一身新衣裳,等着那一双新布鞋,盼着一年才会有的大收获呀!大年初一的早晨,我们穿上新衣,再穿上母亲为我们亲手做的新布鞋,心里真是乐开了花。记得小时候爱臭美,每次母亲总会额外地在我的新鞋上绣上一朵红红的大牡丹花,让我在小伙伴面前赚足了面子。

  年三十这一天,早上我们匆匆的吃了点早饭,就开始了眼巴巴的等着父母为我们准备的美味大餐。这时候,小孩子可以什么都不用做,就连母亲也只是打打下手。一切都由父亲在灶前掌勺。只见父亲系着长围裙,在灶前忙得热火朝天。而我们则快乐地在肉香四溢的锅屋窜来窜去,找乐的同时也在找有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。过年不比往常,有些吃得是不可以动的。但我们这些小馋猫可管不了这些,瞅着一个机会,我们就会用小手往骨头缝里抠一点放在嘴里砸吧、砸吧!哪怕只是肉的一点咸味也好啊!那咸味中也透着浓浓的肉香,那肉香极具魔力的抚慰着我们那颗躁动的心。

  我们那里在年三十这一天,一般都会把大猪头和猪尾巴拿出来放锅里慢慢的煮。寓意着一年到头。有头有尾,善始善终!从早上煮到下午,所以年三十这一天我们那里只吃两顿饭,这中间父亲会为我们备一些零食,还会把事先煮好的猪尾巴分段剁给我们兄妹几个,说是小孩吃猪尾巴时要躲在门后面吃,还不能说话,要不会长不高的。每次我们几个拿到了猪尾巴就往门后面钻,“叭滋、叭滋”,猪尾巴经过盐的腌制后变得硬硬的,很有嚼劲。我们躲在门后面,吃得满嘴流油,心花怒放。

  黄昏的这一顿饭是丰盛而又完满的。父亲领着我们先是贴对联,又在门前烧了一些草纸,祭奠先人,然后放一串清脆的鞭炮,接下来就是大开吃戒了。

  许多年里,我其实最怀念的是那大年初一的大串门,全村几乎所有的父辈们都会参加的挨家挨户的拜年活动。从村东到村西,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,每到一户,父辈们都会拱手向主人行拜年礼,道新年福。而我们这些小孩可讨巧了,主人会抓来大把的瓜子,任我们拼抢,运气好的话,还会抢到甜甜的糖果,美味的炒米糖糕。一个年拜下来,我们的口袋到最后都是鼓鼓的,更有甚者,口袋装不下了,就抓手里,再不然,就直接塞嘴里,才不管它有皮还是没有皮~

  可是这样的过年,却成了我记忆中的幻景,随着父辈们的一个个逝去,这样热闹的年也渐行渐远.年似乎就如同搅在一起的绳,缠绕着,撕扯着,晃荡的没有了气力。没有父辈们的年,就犹如断了线的风筝,飘忽着,悠荡着,失去了方向。

  如今,回首那远去的年,是一种暖暖的感觉,这暖暖的感觉就封存在心灵的最深处,令人无比怀念那记忆中的年,怀念那份暖暖的、清清的、澄澈的感觉。每过一次年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。常常想着想着脸就笑了,想着想着心就痛了......

五年级过年作文 篇3

  这个春节一眨眼就过去,想起春节里的趣事,我的脸上多了一些微笑……

  “鸡肉红包”

  除夕过,春节到。当秒针指向0时,当分针溜过第59分,当时针定格在12点时,羊年到了!

  “咩——,咩——”当喜庆的歌声响起,当我家小狗bb的叫声响声,我猛地坐了起来,又到新年啦!

  起床第一件事——收红包。“羊年大吉!”妈妈把两封红通通的利是交给我,了厚哦!然后,又笑咪咪地对小狗bb说:“bb,新年快乐!”然后,又将一封鼓鼓的利是交给bb。

  bb饶有兴趣地望着那一封得是,棕色的小鼻子细微地动了一下,然后如见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一样飞快地跑了过去,站在红包旁,小心翼翼地闻着。

  “妈妈,那是什么?”“鸡肉干。”妈妈凑到我耳边悄悄地说。“哦——”

  只见bb嗅了好久,仿佛确认了红包里的鸡肉干,急躁地围着红包团团转,仿佛在思考如何去拆开红包。

  过了一会儿,bb用脚轻轻地把红包推到厕所前面的地毯旁,旁若无人地爬在上面。

  然后,bb用前脚紧紧地护住那个红包,用虎牙不断地去咬那一个红包,过了一会儿,红包的纸被bb的口水弄糊了,于是bb用牙齿轻轻一咬——白白鸡肉干赫然露了出来。

  bb如见久别重逢的老朋友,疯狂地啃食着鸡肉干。啃了一会,bb又转移了战斗现场——窗前的地毯上。

  bb一边走,一边摇着菊花似的尾巴,仿佛在炫耀它的战利品一样……

五年级过年作文 篇4

  时间如水,光阴似箭,一年又一年飞快地过去了。马上我们就要“告别”20xx年,向20xx年的春节迈进。我心里可是高兴得不得了。

  春节是一个亲情充盈,一家团聚的节日,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,春节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的传承。当然,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,最珍贵的日子,年复一年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团圆。

  就要过年了,第一件事是先要买年货,腊月的二十五,我和家长就来到了开元超市,买了一些花生、瓜子、糖之类的食品,当然,鸡、鸭、鱼、肉更是必不可少的。因为今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了,我们还买了很多的烟花爆竹。

  大年三十晚上,我们来到了姥姥家吃团圆饭,打开电视机我们边包饺子边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。

  晚会很有意思,有许多搞笑的小品和各种各样的节目,随着夜色的降临,外面的鞭炮声也是时时阵阵,断断续续的开始响起来了,欢快的响声向人们传递着欢乐,鞭炮声是越来越多了……

  吃完团圆饭,我们便回了家。

  我们静静的等待着,九点,十点,十一点……十二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。

  许多烟花陆续射入天空,五颜六色的烟花结成彩,天空被装点得五光十色。我上了楼,鸟瞰下方,家家户户灯火通明。仿佛全世界都被光明笼罩着。响起了彻夜不绝的鞭炮声,整个小区开满了火树银花。那炮声如雷鸣一般。

 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,就这样,我们迎来了新一年的曙光。

五年级过年作文 篇5

  春联,起源于桃符。桃符,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。据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说,桃符长六寸,宽三寸,桃木板上书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二神。“正月一日,造桃符着户,名仙木,百鬼所畏。”所以,清代《燕京时岁记》上说:“春联者,即桃符也。”

  五代时,西蜀的宫廷里,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。据《宋史·蜀世家》说: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,“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‘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’”,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。直到宋代,春联仍称“桃符”。王安石的诗中就有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之句。宋代,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,叫“春贴纸”。

  明代,桃符才改称“春联”。

  贴福字、贴窗花、贴年画、贴挂千。这些都具有祈福、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。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,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,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。年画,也和春联一样,起源于“门神”。春联由神荼、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,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。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,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,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,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《福禄寿三星图》、《天官赐福》、《五谷丰登》、《六畜兴旺》、《迎春接福》等彩色年画、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。

 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,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,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:苏州桃花坞,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;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。民国初年,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。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。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,以后发展成挂历。

  挂千,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,长尺有咫,粘之门前,与桃符相辉映。其上有八仙人物的,为佛前所挂。挂千民户多用它,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。其黄纸长三寸,红纸长寸余,是“小挂千”,为市肆所用。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(铜钱)串挂的,与压岁钱一样,有压胜的作用。

【实用的五年级过年作文锦集五篇】

相关Tags:生活妈妈生日

2万+
1 点赞

相关阅读